中廣網北京10月2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《全球華語廣播網》報道,總到銀行柜臺或者ATM機辦理業務的聽眾朋友都知道,有句話叫“離柜概不負責”,也就是說,你取錢也好,存錢也好,只要是離開了柜臺,出了什么問題,我們都不管了。除濕機
不過家住江西省彭澤縣的一位尹先生,最近就發生了這么一件事,不是銀行少給錢了,而是銀行多給了1000元,這怎么辦?儲蓄所發現自己多給了錢,以“不當得利”為由把尹先生告上法庭,要求退款。經法官協調,尹先生退回了錢。無獨有偶,上個月上海市民陳先生也有類似的經歷。工業除濕機
前幾天下午,陳先生到松江區榮樂路上的上海農商銀行網點通過柜面取了4000元現金,沒想到下午他突然接到銀行的電話說柜員數錢數錯了,多給他了1000塊,讓他趕緊還給銀行。陳先生一下子懵住了。
陳先生:皮夾子里面雖然有錢,但是也沒有數是多少錢。后來我領了錢以后從柜臺出來的時候也沒數,直接放到皮夾子里了,出了銀行以后我就去買東西了。
記者陪陳先生來到銀行,對方出示了兩段監控錄像。盡管網點負責人也承認監控錄像看不太清楚,但仍然一口咬定給了陳先生5000塊,可陳先生卻覺得1000元畢竟不是小數目,現在也沒有切實證據表明自己的確是多拿了這筆錢,萬一是銀行出錯,豈不是自己要倒賠帳?
聽著感覺好像“離柜概不負責”這句話,只是說給老百姓聽的。有人表示,他從銀行取了包好的一萬塊錢,后來發現有一張假鈔,銀行也是以“離柜概不負責”為理由拒絕換錢。記者街頭采訪了一些老百姓,詢問他們關于此事的看法。
市民:顧客這一方是弱勢的,我沒辦法來找你理論,但是你們銀行出了錯或者有問題了,我一定要配合你,沒有這樣的道理。
市民:我這邊您概不負責的話,我離柜您不負我責,我離柜我也應該不負你責任吧。大家應該是互相平等,不是說你多給我錢我要退回你,你少我這邊不算數,我覺得不太好。
同樣的事情在國外也經常發生,畢竟銀行有時會出錯,也是難免的。比如在英國就有這么一個案例。你猜結果怎么樣?銀行認了“栽”。
在英國留學的朱敏:這個事情應該發生在英國中部的一個小鎮上,當時有一臺ATM機出現了故障,據說會吐出雙倍客戶要取的錢,結果很多人聽到了這個消息就趕過去,還特意拿了好多張卡在那邊排隊,據說這個故障持續了一段時間,很多人都拿走不少錢。當時有警方趕來了把這個機子關閉了,警方也跟客戶說這種行為是不對的,會涉及到欺詐罪。后來匯豐銀行出來說,錯在我們銀行,顧客不需要承擔責任也不需要把錢退回來。
澳洲觀察員劉玨:2009年,一名在新西蘭經營一家加油站生意的華裔叫高輝(音譯),他向西太平洋銀行申請了1萬新西蘭元(約人民幣4.1萬元)的透支貸款,但是這個銀行卻錯誤地將1000萬新西蘭元(約人民幣4100萬元)打入到他的帳戶,然后高輝和女友從這個帳戶中取出大筆款項,隨后攜款逃到了海外。新西蘭警方聯合國際刑警組織要求協助調查,于是高輝在2011年9月份從中國大陸入境香港被捕之后,就被引渡到了新西蘭。
高輝最后被判處4年7個月的有期徒刑。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法律很相似,都規定,無論是銀行還是職員的疏忽,只要客戶賬戶里多了錢,必須馬上上報、上繳,否則就涉嫌盜竊和欺詐。那么美國的情況又怎么呢?
鳳凰衛視駐美國記者龐哲:美國支付系統現金直接支付現象非常少,所以民眾幾乎沒有必要到銀行去大額度地提取現金,所以一般出現提取現金錯誤的現象幾乎沒有。但是銀行對于消費者各種收費和罰款也是非常嚴格和繁雜的,由于很多美國民眾消費的經常性支出基本上都是自動轉帳,所以就不容易記清楚目前帳戶到底最低額度是多少,如果在薪水或其他的收入轉帳入賬之前,往往偶爾會出現最低額度突破底線的現象,或者開支票跳票的現象,這樣就會遭到罰款,有時甚至是雙重罰款。但是銀行如果在轉帳或者費用收取方面造成誤差,消費者可以到客服部門申述,銀行方面也會很認真查詢,在郵政局證明確實是銀行失誤的前提下,銀行會如數賠償。
銀行條款不能一味保護自己的利益,而把責任推給儲戶。只要有證據證明是銀行的問題,應該還是由銀行來負責的。但問題是對老百姓來說,難道要自己錄下來取錢過程,或者是記下錢號嗎?這些又談何容易呢?
最近有一條消息,說江蘇一些銀行的ATM機已經開始試點自動記錄鈔票冠字號碼功能了,也就是說,大家不用擔心取到假幣了。所以我們也能感覺到,銀行也正在一點點在改進。至于“離柜概不負責”的規則,上海法學院教授傅鼎生認為,還是要按客觀事實來辦事。
傅鼎生:“離柜概不負責”這是個交易規則,在發生爭議的時候按照交易規則,如果客觀事實和交易規則不一樣,我們還是要按照客觀事實來辦。奧特思普科技除濕機